政策背景-智慧社区建设规范(征求意见稿)
2017年6月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加强和完善城 乡社区治理的意见》。意见提出,到2020年,实施“互 联网+社区”行动计划,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 体系的深度融合,运用社区论坛、微博、微信、移动客 户端等新媒体,引导社区居民密切日常交往、参与公共事务、开展协商活动、组织邻里互助,探索网络化社区 治理和服务新模式。
2020年7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全面推进城镇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指导意见提及小区 智慧化改造,包括社区综合服务设施、周界防护等智 能感知设施等,同时也提出“互联网+共建共治共 享”。工作目标:2020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.9万个,涉及居民近700万户;到2022年,基本形成城镇老 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、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;到“十四五”期末,结合各地实际,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 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。
2020年7月23日住建部发布了关于《智慧社区建设规范(征求意见稿)》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。智慧社区重点关注:
一,数字治理。数字治理的前提是能够充分获取“社区场景下的人、事、地、物、情、组织等 多种数据资源”,硬件设施不仅要有“感知”能力以 获取各类数据和信息,而且应能汇聚接入、存储、计算分析以及共享交换这些原始数据和信息。
二,精准服务。“提供面向政府、物业、居民和企业的社区管 理与服务类应用”,且服务应是科学化、智能化和精准化的,可见,精准化、智能化服务应是智慧社区的 重要特征。这就需要不断对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分析 和研判,实时、动态、精准地把握社情、民情,使服 务更加靶向精准,并且通过对数据和信息的科学计算 达至“预警+预判”,使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更有前瞻性。
当前智慧社区建设存在诸多不足
设计思路 | 云-边-端协同
考虑到本项目前端为“利旧+新建”模式,为充分发挥既有前端设备价值,采用“云-边-端”协同架构,通过利旧智能化改造,有效降低总体建设成本,提升系统的AI智能化水平与计算效率。
车辆违停
基于计算机图像视觉分析技术,根据对车辆进行识别(车型识别+车牌识别),视觉AI配合现场摄像头来判断是否有违规停车的车辆,一旦在区域内发现违规停车的车辆,自动进行告警。
斑马线不礼让行人
通过视像头实时调动视觉算法,抓拍取证机动车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违法行,实现违法行为的治理,保障行人安全通行。
行人闯红灯
为交管部门治理行人闯红灯提供一个切实有效的非现场治理手段,自动对行人闯红灯进行检测,联动喇叭进行语音提醒,通过电子大屏进行图像曝光。
同时,非现场取证数据上传中心平台,作为取证证据,为后期的宣传教育提供素材。
不文明养犬行为
系统对出入小区的犬类目标进行智能分析筛选,利用数据模型对小区公共视频拍摄到的影像进行识别、分析,自动抓取其中的犬类影像并截图保存。影像图片中,不仅有犬只,还有一旁的犬主人。系统根据两者同框的频率,就能自动判断出两者间的关系。
经后台识别及人工审核,确认存在不文明养犬行为的照片就会作为执法证据,推送给辖区民警,由民警和居委干部上门对犬主人进行处罚。
高空抛物行为
高空抛物屡见不鲜、屡禁不止,带来很大的社会危害。利用前端配备的高清摄像头或是加装高清摄像头传回的监控视频,后端视频分析处理融合了机器视觉、深度学习图像处理、模式识别、测量等相关技术,通过对监控现场获得视频数据后进行实时深层理解,自动检测场景中的异常事件与报警。
消防通道占用行为
当发生车辆(机动车/非机动车)、物品占用消防通道事件时,系统自动推送预警信息。
电动车识别
电动车不得进入电梯,电动车不得停放在楼梯口、电梯口、楼道内、安全通道处、单元楼门口等位置,甚至电动车不得进入单元楼内,一旦出现上述情况,自动告警。
值班室智能监管
基于计算机图像视觉分析技术,配合现场摄像头来判断现场工作人员是否存在“睡岗、脱岗、空岗”等行为,实现监控室智能监管。
垃圾/桶摆放检测
垃圾桶规范检测、垃圾堆积检测、未盖垃圾桶盖、打包垃圾未入桶
基于计算机图像视觉分析技术,当采集到的画面中出现垃圾桶超过规定摆放区域等摆放不规范时,实时告警。
AI算法解析与自动预警平台方案
特色优势